地处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的安徽省砀山县,绵延万亩果园,芬芳而壮观,素有“水果之乡,世界梨都”之美誉。砀山县人民法院园艺场人民法庭以辖区特色地理标志黄河故道和万亩连片梨园为主轴,以实现“风景美、形象美、人心美”及“邻里和气、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三和三美”目标为内核,创立“法润故黄河·和美新梨园”特色法庭品牌,将“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推向深入,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推动法庭执法办案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事不小看,夯实诉源治理“前哨站”
沿着梨园蜿蜒的小路,走过几户人家,便来到矗立在马路边的园艺场法庭。
在法庭和美调解室里,特邀调解员姚邦民正在主持调解一起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案件。被告马某与王某离婚后,两个孩子由马某抚养,无力偿还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借下的数万元债务,8名原告将2名被告诉至法庭。
姚邦民是位退休老法官,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能迅速厘清案情,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对于这起案件,他首先找到8名原告中德高望重的朱某,了解到原告多与被告马某为亲戚朋友关系,劝说他们以和为贵,提出宽限还款时间、分期偿还等解决方案,也劝马某端正态度,尽早还清债务。经过姚邦民的一番劝导,双方逐渐冷静下来,同意协商解决此事,很快达成调解协议。
今年以来,砀山法院优化人民法庭的职能定位,由原来的审判执行职能,变为诉前调解及立、审、执一体化。园艺场法庭以此次改革为契机,重点打造和美调解室,将纠纷化解于诉前;创建“无讼社区”,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设立“法官工作室”,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当地”。法庭强化与基层组织有效联动,所有工作人员明确和辖区各乡镇、村(社区)干部联系方式,发现纠纷,及时通报案情,共同制定化解方案,齐心协力就地解决矛盾。2022年1月至11月,园艺场法庭新收案件数562件,同比减少13.54%,诉源治理成效初显。
小案不小判,筑牢定分止争“桥头堡”
春天的花海里,梨农攀梯给梨花授粉;秋天的果园中,梨农上树采摘酥梨……这是园艺场法庭辖区常见的生动画面。
园艺场法庭立足辖区特点,执法办案工作以服务梨农、发展梨业为切入点,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梨农邵某与高某因相邻承包地发生纠纷,表面上双方争执点在于邵某在地头新栽种的梨树苗影响了高某的通行,但实际上两家矛盾由来已久、积怨较深。法庭受理这起案件后,多方走访调查,了解两家矛盾的症结,邀请村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到调解过程中,既说透法律规定,又详聊农村风俗,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最终解开了两家人的心结,双方言和。邵某当场将地头的梨树苗后移,保证了高某的正常通行。纠纷化解,赢得在场村民的赞誉,也为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近年来,园艺场法庭辖区“数字果园”“利农电商”飞速发展,因此引发的各类纠纷也逐渐增多。梨农葛某向蒋某借款20万元用于升级打造酥梨电商经营模式,后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蒋某诉至法庭。正值酥梨抢收季,为了不误农时,法庭干警来到果园开展巡回审判,化解了纠纷。庭审结束后,法官向旁听的梨农们普及扩大生产、电商经营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升梨农法治意识。
“我们法庭地处梨园乡村,处理的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小事,但每个案件都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一直坚持‘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判’原则,耐心解释、细心疏导,把调解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园艺场法庭庭长苗胜奇介绍道。
小庭不小力,打通执行攻坚“最末梢”
“法官,我看到欠我钱的王某了,他现在就在家里。”园艺场法庭“执行110”电话响起,申请执行人孙某向执行干警提供了久不见踪迹的被执行人王某的行踪。
执行干警火速出动,成功将王某拘传。但王某拒不配合,执行干警对他进行法律义务和后果的释明。在强制执行威慑下,王某筹款缴纳了大部分欠款,并与申请执行人就其余部分如何归还达成和解协议。
这是砀山法院在基层法庭建立“执行110”机制后常态化的场景。园艺场法庭向社会公布了“执行110”电话后,申请执行人报告被执行人的信息来源更广泛,执行效率显著提升。
2022年11月初,随着园艺场法庭执行服务站正式挂牌,砀山法院5个基层法庭实现了执行服务站全覆盖,均可为当事人提供从执行立案、初次接待、终本接待再到案款发放、信访接访的全链条执行服务,司法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除了传统的执行措施和方法外,园艺场法庭将执行工作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加大执源治理力度,探索执前督促机制、执前和解机制和自动履行机制,建立基层组织和网格员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掌握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情况,让执行工作更有实效。
原标题:法润故黄河 和美新梨园——安徽省砀山县法院园艺场人民法庭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纪实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周瑞平
通讯员:王小霞 朱戈